欢迎来到北京国信中业科学技术院!
咨询热线:400-883-1960|我的订单|关于我们|在线咨询
  • 注册即送

    200元首样免单券

  • 新客专享

    超大折扣

  • 邀友得返利

    10%返利

  • 注册即送
    200元首样免单券
    AI科研工具免费用 抽奖100%中好礼
  • 新客专享
    30+检测项目
    优享超低折扣6折起
  • 邀友得返利
    10%返利
    邀友测试可得最高10%返利
  • 微信登录/注册
  • 短信登录/注册
  • 密码登录
  • 获取验证码
    登录或注册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 登录或注册即代表您同意用户协议隐私协议
中国纳米技术:市场报告
27 0

中国拥有 14.09 亿人口,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然而,人口老龄化、出生率下降和劳动力萎缩等人口结构变化预计将重塑该国的经济格局。到 2035 年,65 岁以上的人预计将占总人口的 32.7%,这将对医疗创新、个性化医疗和应对与年龄相关的健康挑战的先进技术产生需求。

中国的进口产品包括有机化学品、石油和矿物燃料、医疗和光学设备、塑料、金属矿石和电机,而出口产品包括数据处理设备、纺织品、光学和医疗设备、钢铁和服装。中国的低成本生产模式(由基础设施、廉价劳动力、高生产率和政府政策支持)推动了经济增长。然而,劳动力减少和结构性制约因素正在促使中国向技术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型。

中国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高科技领域迈进,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被指定为优先研究领域。重点是跨学科研究,以开发新技术并应对工业和社会挑战。1

在本文中,AZoNano 讨论了中国纳米技术市场的现状。

图片来源:pskamn/Shutterstock.com

中国纳米技术组织和倡议

中国在纳米科学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了研究中心、行业中心和全球会议,以推动创新和商业化。以下是一些塑造中国纳米技术格局的关键组织和举措。

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NCNST)

国家纳米科学技术中心成立于 2003 年,总部位于北京,主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科学开发和纳米技术标准化工作。白春丽和赵玉良等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将学术研究与商业产业相结合的纳米技术应用,加强中国在先进材料和纳米科学创新领域的地位。

NCNST 近期的项目包括开发用于环境监测的纳米级传感器以及将纳米技术应用于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持续的投资和政策举措继续支持中国纳米技术的进步和产业整合。1

NCNST 通过几个专业部门开展研究,包括:

  • 纳米材料实验室
  • 纳米制造实验室
  • 纳米器件实验室
  • 纳米结构测试实验室
  • 纳米材料生物效应与纳米安全实验室
  • 纳米标准化实验室
  • 纳米制造与应用实验室
  • 纳米表征实验室

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SINANO)

苏州纳米所是一家致力于电子、生物技术和材料科学领域纳米技术进步的大型研究机构。该机构开展各个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并与学术机构和行业合作伙伴合作开发商业纳米技术应用。

SINANO 的研究涵盖多个部门,包括:

  • 纳米器件与材料研究部
  • 纳米生物医学研究部
  • 系统集成及集成电路设计部
  • 跨学科研究部
  • 国际自适应生物纳米技术实验室
  • 印刷电子研究中心
  • 纳米仿生研究部

中国纳米峰会

中国纳米峰会汇聚企业家、科学家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纳米技术的新趋势和未来应用。峰会由多个论坛和机构组织举办,为讨论纳米技术创新的新发展和商业机会提供了一个平台。此次活动重点关注技术转让、工业应用以及纳米材料和制造技术的进步。

中国纳米技术大会

中国纳米科学大会自 2005 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是亚洲最知名的纳米科学盛会之一。中国纳米科学大会 2025 将汇聚 2500 多名全球专家,共同探讨科学突破、技术进步和新兴研究趋势。

即将在北京举行的会议将重点关注纳米技术与人工智能(AI) 和大数据的融合,探讨这些技术如何推动多个行业的创新。此次活动将成为研究人员、政策制定者和行业专业人士合作推进纳米技术应用的重要平台。

中国的纳米技术公司

中国有多家专门从事纳米材料和先进制造的公司。以下是推动该领域创新的一些关键组织。

艾瑞·纳诺

Arry Nano 供应各种纳米材料,从小规模研究到大规模工业量。其产品组合包括碳纳米管 (CNT)、纳米元素和纳米氧化物,涵盖稀土、金属和非金属化合物,适用于学术和商业应用。

该公司在碳纳米管合成和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凭借十多年的经验,Arry Nano 改进了一种可扩展的化学气相沉积(CVD) 方法,以生产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 (SWNT) 和多壁碳纳米管 (MWNT)。他们的工艺能够精确控制纳米管直径、实现窄直径分布和最低杂质水平。

纳米粉体研发中心

纳米粉体研发中心是成都阿尔法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个部门,专门从事纳米材料的研究和开发。该中心以有竞争力的价格向独立研究人员和大型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碳纳米管。

他们还与合作伙伴合作开发CNT生产和应用,支持研究和工业用途。

时代纳米

Timesnano 是一家 CNT 制造商,也是中国科学院 (CAS) 的独家 CNT 供应商。自 1996 年以来,该公司一直专注于 CNT 合成和应用研究,并于 2003 年将 CNT 商业化。

他们提供各种各样的 CNT 和相关产品,生产能力为 100 公斤纯度 >90% 的 SWNT 和 30 吨外径为 20-30 纳米、纯度 >95% 的 MWNT。

Timesnano 开发了移动床催化技术,能够连续生产高纯度、低成本、质量稳定的 CNT。

埃普瑞纳米微球有限公司

该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纳米材料和微球产品研发的高科技企业,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校、国家实验室及大型企业合作,推进材料合成及应用。

作为该领域最大的制造商之一,该公司生产纳米复合材料、金属纳米颗粒、合金纳米颗粒、氧化物纳米颗粒、稀土氧化物纳米颗粒和微球。其业务涵盖研究、制造、营销和售后服务。

FCC® 公司

FCC® INC 成立于 1958 年,是位于中国浙江的中控化工有限公司的一个分部。该公司已通过 ISO 9001:2008 和 ISO 14001 认证,专门从事特种化学品的研究、开发、制造和供应。

其产品组合包括有机粘土、有机粘土流变添加剂(有机膨润土触变剂)、纳米粘土、纳米碳酸钙、碳纳米纤维、纳米石墨、漂白土、石油钻井液增粘剂、猫砂、合成锂蒙脱石和合成水滑石。此外,他们还生产聚酰胺蜡、PE 蜡、改性非离子纤维素醚基流变添加剂和用于各种工业应用的环境化学品。

海子思纳米科技

苏州海之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纳米检测、纳米加工、纳米计量系统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拥有近20年的经验,专注于扫描探针显微镜(SPM)的研究、制造和服务。

合肥凯尔纳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合肥凯尔纳米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专注于纳米陶瓷粉体及相关下游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该公司前身是合肥凯尔纳米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9 年,2009 年 4 月更名。该公司的产品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市场。

纳米医疗技术

Nano Medtech 专注于生物技术应用,重点开发用于靶向侵袭性上皮肿瘤细胞的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 (PLGA) 免疫纳米粒子。

太阳纳米科技

Sun Nanotech 是全球市场的 CNT 供应商。该公司提供用于各种应用领域的 CVD 炉和 CNT 产品。

钛磷灰石

TiPE是中国领先的纳米光催化剂制造商和最大的水合光催化剂生产商。该公司拥有先进的 Nano-Hydrosynthetic™ 技术,是经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STCSM) 批准的纳米先进材料制造商。

TiPE 经营两条产品线:消费级纳米光催化剂产品和专业级纳米光催化剂产品。他们提供各种光催化剂,专门用于空气净化、抗菌涂层、自清洁表面和环境保护应用。该公司优先考虑制造效率和技术改进,以确保产品质量始终如一,并在光催化领域不断创新。

XP纳米

西安XP纳米材料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国内最早从事纳米材料研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拥有纳米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是国内较早实现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粉体产业化的先行者。

XP Nano 开发了一种可扩展的生产工艺,可以批量生产各种纳米级粉末,并且价格具有竞争力。其主要产品包括纳米银、纳米铜、纳米镍、纳米锡和纳米铟等纳米金属,以及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纳米 NiO、Ni(OH) 2、纳米 Cu 2 O、纳米 CoO、纳米 ZnO、In 2 O 3 和纳米 SnO 2等纳米氧化物和化合物。这些材料用于电子、化学品、清洁能源、生物技术和粉末冶金应用。

图片来源:freedarst/Shutterstock.com

纳米技术教育与研究

中国有几所大学开设了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课程。这些机构为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进步做出了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全球第二强的大学,也是纳米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在地。2015 年,该校成立了纳米科学卓越中心 (CAS-CENano),以促进科学研究、跨学科合作和创新。该中心旨在支持开发新的研究模式,并鼓励纳米科学取得突破。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纳米技术研究由功能纳米与软材料实验室负责,该实验室专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工作以跨学科的方式开展,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功能纳米和软材料的分子设计与合成、纳米生物传感与检测技术、有机光电材料与器件、软材料物理与特性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邓教授研究小组致力于探索生物纳米技术、化学和材料科学的跨学科研究。该小组专注于制造功能性纳米系统,利用电化学技术和仿生工艺开发纳米技术应用的新工具。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CNST)成立于 1997 年,2006 年获中国教育部资助。据《美国新闻》报道,北京大学在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领域排名全球第 8位。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微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纳米电子学和光子学研究。2023 年,该大学引入了纳米制造设施,以支持纳米级器件制造研究。清华大学还推出了跨学科纳米技术博士课程,将纳米技术与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相结合。

中国纳米技术:研究亮点

2023 年,中国研究人员 F. Yin等人介绍了一种 DNA 编码分子分类器,用于多维临床数据的计算分析,推动了精准医疗的发展。该系统利用可编程原子状纳米粒子 (PAN) 和价态编码信号报告器将生物分子结合事件转换为线性电化学信号,从而实现高精度疾病分类。2

该分类器应用于前列腺癌 (PCa) 诊断,通过分析三维数据类型中的六种生物标志物,实现了 100% 的曲线下面积 (AUC),表现出卓越的准确性。随着基因组、转录组和蛋白质组数据的不断扩展,这种方法有望实现精准诊断、生物标志物筛查和个性化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副作用。2

2024 年,安徽大学的 X. Cheng等人报道了金属铋 (Bi) 基材料在下一代储能系统中的潜力。他们的研究重点介绍了这些材料在锂离子 (LIB)、钠离子 (SIB)、钾离子 (PIB) 和多价离子 (MIB) 电池中的应用,这些材料在这些电池中表现出高比容量和增强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人员强调,结构改性、电解质优化和复合材料形成进一步提高了铋基储能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3

2023 年,中国研究人员 W. Wu等人开发了一种智能环保跑道,使用硅橡胶摩擦纳米发电机 (TENG) 进行能量收集、缓冲和运动感应。与释放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 的传统聚氨酯和乙烯丙烯二烯单体 (EPDM) 跑道不同,这种无毒、无 VOC 的跑道为用户和环境提供了更安全的替代品。该材料可减少膝盖冲击、改善能量耗散并准确检测运动模式,有助于开发自给式智能跑道。4

在另一项 2023 年的研究中,Y. Yu等人探索了半导体量子点 (QD) 在未来量子互联网网络中用于长距离量子通信的应用。虽然 QD 可用作量子光源和自旋光子接口,但它们的应用主要限于近红外光谱。该研究强调了电信波长量子中继器的需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光纤网络中的信号损失。这是实现安全量子密钥分发 (QKD) 和可扩展量子纠缠网络的关键一步。5

中国研究人员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合作开展的一项研究发表在《自然之光:科学与应用》(2023 年)上,研究了超表面设计和量子光学应用的最新进展。该研究侧重于整合机器学习、基于物理的神经网络和拓扑优化,以增强用于成像、传感和电信的光学设备的性能。这些进展凸显了超表面在学术和工业环境中实现高性能应用的潜力。6

图片来源:FOTOGRIN/Shutterstock.com

中国纳米技术的未来

《环球时报》2025年1月的一份报告指出,2024年中国研发支出达到3.6万亿元人民币(4946.9亿美元),年增长率为8.3%。这巩固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资国的地位。然而,近年来增长率逐渐放缓——2023年为8.4%,2022年为10.1%,2021年为14.6%,这表明中国正向可持续投资高科技创新的战略转变。

在研发资金增加、产业整合和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下,中国的纳米技术领域继续扩大。政府计划强调纳米技术在半导体、储能和生物医学工程中的应用,重点是高价值专利和商业化。1随着中国走向技术自力更生,这些投资使中国处于下一代创新的前沿。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ML) 与纳米技术的融合正在加速自动化纳米制造、预测建模和个性化纳米医学的进步。7清华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辅助平台,用于设计用于生物医学应用的下一代纳米材料,从而推动了药物输送技术的发展。

量子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量子材料、传感器、储能和制药领域的应用,并有可能在安全通信、高性能计算和能源效率方面取得突破。7

中国研究机构与跨国公司最近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加速纳米技术的商业化。生物电子学、纳米传感器、绿色技术和电子纳米材料领域的合作正在推动创新并扩大市场机会。8

中国“十四”规划已将纳米技术列为创新重点领域,而“十五”规划(2026-2030 年)的早期讨论表明,将继续投资于人工智能驱动的纳米制造、先进材料和量子应用。新政策正在增加对纳米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并为私营部门投资提供激励措施,以支持新兴技术的发展。

到2035年,中国的目标是在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巩固其作为全球创新领导者的地位。2021年至2025年期间,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研发投资预计将每年增长7%,超过之前的五年规划目标。

感谢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