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米压痕仪又称微压入法,可以用于研究或测试薄膜等纳米材料的接触刚度、蠕变、弹性功、塑性功、断裂韧性、疲劳、存储模量及损耗模量等特性。测试结果通过力与压入深度的曲线计算得出,无需通过显微镜观察压痕面积。测得的硬度单位为GPa,与维氏硬度可换算维氏硬度单位HV和GPa换算:1GPa=102.04HV
样品要求
方形样品尺寸边长建议2~15mm,厚度<5mm,其余样品对角线长度必须≤31mm也可,保证能放进直径31mm的圆内,厚度≤5mm
圆形镶样尺寸:(直径必须29.5~31mm)*(厚度<5mm即可);--以上尺寸不可超范围,保证样品上下表面光滑平整,底部不可粘贴软基材料
布鲁克设备样品要求:方形样品尺寸边长建议2~12mm,厚度≤5mm,其余样品对角线长度必须<20mm也可,保证能放进直径20mm的圆内,厚度≤5mm
圆形镶样尺寸,(直径必须19.5~20mm)*(厚度≤5mm即可)
不规则样品或者太小样品需要镶嵌树脂里面,抛光处理;样品的镶嵌,一定要用硬树脂
纳米压痕测试样品,一定要标注测试面!如果是微区打点,附上1K倍的光镜图片,不能是SEM图片!!同-测试条件&同一微区位置>5点起测!!!5个样品以下,无异常一次测完!
请大家如实选择样品硬度区域,如因样品硬度问题造成实验室压头损坏的将承担100%赔付责任;如若样品硬度不请联系前期对接技术顾问,谢谢配合!硬度>30GPa,需要双倍收费,请知悉
试样厚度或涂层深度至少大于压入深度h的10倍以上,压入深度h至少是粗糙度Ra的20倍;压入深度小于100nm数据可靠度不高,压入深度最大一般2-3微米,如若需要较大深度请下单微米压痕测试;对于表面比较粗糙的样品,测试结果比较离散,建议测试点数不低于10个:样品表面平整,不得有油污、颗粒物等污染物;提供样品的泊松比;粘贴样品需要加热到100℃融化松脂,要求样品能耐温至少100℃!!!


-
纳米压痕条件设置,几种模式的区别?
纳米压痕分为静态位移控制模式、静态载荷控制模式、连续刚度模式。
连续刚度只能设定位移,不能设定载荷,可以得到弹性模量和硬度随位移的变化值。有系统设定的保载时间,一般很短,大约几秒钟;(常用模式)静态位移控制模式,静态载荷控制模式,可以设定到最大位移或最大载荷处保载长一些时间,一般系统默认每个点可以 15s 左右,也可以设定长一些,例如 30,40s 都是可以的,不过时间越长收费会贵一些;载荷模式可以控制保载时间,一般默认是 10s,如有特殊要求可适当增加时间,也适当增加;位移模式不可以;静态模式无法得到弹性模量和硬度随位移的变化,只能得出该点在该深度或载荷处的最终弹性模量和硬度结果。 -
纳米压痕为什么不是 100%卸载?
纳米压痕卸载一般都是 90%,如果载荷控制的测试方法,卸载率设置 100%的话,有可能会出现热漂移(卸载后位移出现大量的负数)
-
压痕直径和深度的关系?
纳米压痕测试压痕的直径跟压入深度有一定的换算关系:一般有个概值估算,压痕直径=7.5×压痕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