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体外抗菌实验指体外条件下,测定细菌/真菌对测试样品的敏感程度。体外抗菌实验分为抑菌实验和杀菌实验,抑菌实验可测定仅有抑制细菌/真菌生长繁殖而无杀灭作用的测试样品;杀菌实验可测定不仅抑制而且能杀灭细菌/真菌的测试样品。药物体外抗菌试验是在体外测定微生物对药物敏感程度的实验,已广泛地应用于科研、生产和临床。如:抗菌药物的筛选、提取过程中的追踪、抗菌谱的测定、药物含量的测定、药物浓度的测定、指导临床用药的药敏实验等。
抑菌实验方法有OD值法、抑菌圈法、共培养+平板涂布计数法(一般培养环境为细菌/真菌培养基)、MIC
杀菌实验方法有共培养+平板涂布计数法(一般培养环境为PBS/生理盐水溶液)、MBC
抑菌圈测试
(1)实验原理
供试材料含可溶性抗菌成分,此成分在琼脂培养基中可自由扩散,形成一定浓度的含药区域。由于各种微生物对不同材料或同一材料不同浓度的敏感性不同,因而形成不同大小直径的抑菌圈。
(2)参考标准
GBT39101-2020-多肽抗菌性测定 抑菌圈法
NCCLS 药敏试验标准 纸片扩散法
二、 OD值测试
(1)实验原理
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正比,通过OD值可以定性反映出微生物的浓度或数量。
不同材料按比例与菌液共培养一定时间后,通过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材料、不加材料)菌液OD值之间的大小来判断不同材料的抗菌性能。
三、平板涂布计数测试
(1)实验原理
不同材料与菌液共培养一定时间后,不同组别(不同材料、不加材料)的菌液稀释一定倍数后涂布平板,以计算出不同组的菌液浓度。通过与对照组比较,进而计算出实验组菌液浓度下降百分比,即得到材料对测试菌株的抗菌性能。
(2)参考标准
GBT 31402-2015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法
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
GBT 20944.3-2008 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第3部分震荡法
GBT 21510-2008 纳米无机材料抗菌性能检测方法
GB/T 23763-2009 光催化抗菌材料及制品抗菌性能的评价
四、MIC/MBC测试
(1)实验原理
将样品稀释成不同浓度(二倍稀释法),加入到微孔板/无菌试管中,在每个孔/试管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测试菌,培养一定时间后肉眼观察培养液的混浊情况,如果是澄清的,说明没有细菌的增长,即细菌的生长得到了抑制,培养液澄清的最小样品浓度为最小抑菌浓度,即MIC。
然后将澄清孔/管(3个样品浓度)取出涂布于培养基表面,若无细菌生长,则说明测试的菌已经被杀灭,此时的样品浓度为最小杀菌浓度,即MBC。
(2) 参考标准
YY/T 0688.1-2008临床实验室检测和体外诊断系统 感染病原体敏感性试验与抗菌剂敏感性试验设备的性能评价
GB/T27623.1-2011 渔用抗菌药物药效试验技术规范 第1部分:常量肉汤稀释法 药物敏感性试验
样品要求
一、抑菌圈测试
(1)块体类—薄膜、布料、金属块、纸片、凝胶等
送样量:至少每种菌提供3个样品。
制样要求:金属块、凝胶类样本须制备成统一大小的圆形/方形,建议制备直径为6-10 mm圆形。布料、纸片类样本可代为裁剪,默认制备直径为6 mm。
<注:凝胶样本须保证样本在培养条件下(一般为37℃)不融化>
(2)液体类
送样量:根据测试时样本浓度而定:
①若采用原液测试,则样本量为1 mL/种菌;
②若采用稀释后样本测试,则须告知稀释倍数及稀释液,样本量为1 mL/稀释倍数/种菌。
(3)粉末类
送样量:因不同样本密度不同,无法保证每个加样孔均能加入等量样本,故建议样本做分散液,按照等体积加样(每个孔最大加样量为0.2 mL),能提升样本量的一致性。需要提供质量/体积比(选择合适的样本分散液),样本量为质量/体积×1 mL/种菌。
<如果不可使用分散液,需要预试,样本量可联系本公司人员确认>
二、OD值测试
(1)块体类—薄膜、布料、金属块、纸片、凝胶等
送样量:需要提供样本与菌液的培养体系。比如X g样本/mL菌液,样本量为4X g/种菌。
(2)液体类(要求样本溶液无色或者淡色)
送样量:根据测试时样本的溶剂和浓度而定:
①若溶剂具备杀菌性(如DMSO、乙醇、甲醇、DMF等),推荐提供样本浓度为50倍测试浓度,样本量为0.1 mL/种菌。
举例:测试材料的溶剂为DMSO,测试浓度为2 mg/mL。则需提供样本为100 mg/mL浓度的样本0.1 mL/种菌。
②若溶剂不具备杀菌性(如PBS、纯水、生理盐水等),推荐提供样本浓度为10倍测试浓度,样本量为0.4 mL/种菌。
举例:测试材料的溶剂为纯水,测试浓度为2 mg/mL。则需提供样本为20 mg/mL浓度的样本0.4 mL/种菌。
<注:如果提供样本原液浓度高于推荐浓度,可按比例计算样本量>
(3)粉末类
送样量:需要提供样本与菌液的培养体系。比如X g样本/mL菌液,样本量为4X g/种菌。
三、平板涂布计数测试
(1)块体类—薄膜、金属块、镀膜玻璃等(具备一定的表面积)
测试方法参考国标GBT 31402-2015 塑料 塑料表面抗菌性能试验方(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1123/141231780.shtm)、JCT 1054-2007 镀膜抗菌玻璃(https://www.antpedia.com/standard/5144389-1.html)
送样量:样本量为1个/次重复/种菌。
样本尺寸:标准尺寸大小5×5cm,建议最小尺寸1×1cm。
(2)液体类
送样量:根据测试时样本的溶剂和浓度而定:
①若溶剂具备杀菌性(如DMSO、乙醇、甲醇、DMF等),推荐提供样本浓度为50倍测试浓度,样本量为0.03 mL/次重复/种菌。
举例:测试材料的溶剂为DMSO,测试浓度为2 mg/mL。则需提供样本为100 mg/mL浓度的样本0.03 mL/次重复/种菌。
②若溶剂不具备杀菌性(如PBS、纯水、生理盐水等),推荐提供样本浓度为10倍测试浓度,样本量为0.1 mL/次重复/种菌。
举例:测试材料的溶剂为纯水,测试浓度为2 mg/mL。则需提供样本为20 mg/mL浓度的样本0.1 mL/次重复/种菌。
(3)粉末类
送样量:需要提供样本与菌液的培养体系。比如X g样本/mL菌液,样本量为X g/次重复/种菌。
四、MIC/MBC测试
(1)粉末/液体类(要求样本溶液,完全溶解且无色或者淡色)-微孔板法
送样量:根据测试时样本的溶剂和初始工作浓度而定:
①若溶剂具备杀菌性(如DMSO、乙醇、甲醇、DMF等),推荐提供样本浓度为50倍测试浓度,样本量为0.03 mL/种菌。
举例:测试材料的溶剂为DMSO,测试浓度为2 mg/mL。则需提供样本为100 mg/mL浓度的样本0.03 mL/种菌。
②若溶剂不具备杀菌性(如PBS、纯水、生理盐水等),推荐提供样本浓度为10倍测试浓度,样本量为0.1 mL/种菌。
举例:测试材料的溶剂为纯水,测试浓度为2 mg/mL。则需提供样本为20 mg/mL浓度的样本0.1 mL/种菌。
<注:如果提供样本原液浓度高于推荐浓度,可按比例计算样本量>
如果样本为粉末,可按照浓度和所需体积计算样本量(<10 mg者,需称量并标记清楚,避免样本量较少情况下再反复称量造成损耗)。
(2)粉末/液体类(样本颜色较重)-平板法
送样量:根据测试时样本工作浓度和浓度个数而定。比如工作浓度为X g/mL(或µM),测试n个浓度,样本量为60X*n g(或10X µM的液体样本6*n mL)
(3)液体类(样本属于分散液或制备成分散液,且呈无色或者淡色)-试管法
送样量:根据测试时样本工作浓度而定
①若分散剂具备杀菌性(如DMSO、乙醇、甲醇、DMF等),推荐提供样本浓度为50倍测试浓度,样本量为2 mL/种菌。
举例:测试材料的分散剂为DMSO,测试浓度为2 mg/mL。则需提供样本为100 mg/mL浓度的样本2 mL/种菌。
②若分散剂不具备杀菌性(如PBS、纯水、生理盐水等),推荐提供样本浓度为10倍测试浓度,样本量为10 mL/种菌。
举例:测试材料的分散剂为纯水,测试浓度为2 mg/mL。则需提供样本为20 mg/mL浓度的样本10 mL/种菌。
(4)粉末类(直接加样)-试管法
送样量:根据测试时样本的工作浓度而定。比如工作浓度为X mg/mL(g/mL),则样品量为30X mg(g)/种菌。

抗菌圈测试:结果反馈三个平板带抑菌圈和测量的抑菌圈,每个抑菌圈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
抑菌实验与杀菌实验有何区别?
抑菌实验(默认)—测试样品对细菌是否具有抑制生长作用,测试时培养环境为培养基,即测试过程中细菌可以继续生长繁殖。
杀菌实验—测试样品对细菌是否具有杀灭作用,测试时培养环境为PBS/生理盐水,即测试过程中细菌不再生长繁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