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探针全称电子探针X 射线显微分析仪,英文简称为EPMA,主要用途是透过显微观察固体物质的特性,与扫描电镜一样同属微束分析仪器的一种,已逐渐被实验室作为通用分析仪器之一。其优点在于能够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进行微区成分的相关分析等,实现对材料的定性、定量、线、面等分析。除此之外,电子探针还能够对样品表面呈现的二次电子像、X-ray 像、吸收电子像、背散射电子像等进行观察和分析。
样品要求
1、样品状态:粉末、薄膜、块体均可(样品性质稳定无毒,电子束轰击时不能挥发、易燃易爆等;有机高分子材料与强磁粉末不可上机)。
2、粉末样品:
(1)表征粉末表面:至少提供20mg样品。
(2)表征粉末内部:需要与项目经理沟通确认。
3、 块体样品:直径≤20mm,高度≤10mm;样品上下表面平行,待测面需打磨并机械抛光,保证样品表面的平整度;合金或复合材料等偏析明显的材料不需要腐蚀,部分材料如果没有明显偏析,可轻微腐蚀出晶界后进行测试;待测样品区域在样品边缘;样品尺寸过大,提前和技术老师联系沟通
4、具有较好的电导和热导性能:金属材料一般具有较好的导热/导电性能,而硅酸盐材料和其他非金属材料一般导热/导电性都较差,通常在这类材料表面均匀喷镀一层20~400 Å的碳膜或铝膜来增加样品表面的导热/导电性;
5、样品表面光滑平整:样品表面必须抛光,保证其清洁平整,若样品表面凸凹不平则可能使射出的X射线受到不规则的吸收。


-
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有什么差别?
扫描电镜束流小,电子探针能谱分析结果比扫描电镜能谱精确一个数量级。
-
EPMA 在形貌和成分分析上,与 SEM 有哪些区别?
电子探针(EPMA)具有显微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的功能,与 SEM+EDS 相比,电子探针更侧重成分分析。电子探针因出色的微区元素分析能力,特别是对于轻元素如 C、N、O 以及过渡金属元素的分析,被广泛应用于材料质量解析、失效分析及热处理工艺等研究。

